紫苏的功效和药用价值

2012-12-23
紫苏为唇形科紫苏属植物(学名:Perilla frutescens),古名荏,又名白苏、赤苏、红苏、香苏、黑苏、白紫苏、青苏、野苏、苏麻、苏草、唐紫苏、桂芢、皱叶苏等,是唇形科紫苏属下唯一种,一年生草本植物,主产于东南亚、台湾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等中南部地区、长江以南各省有野生,见于村边或路旁。喜马拉雅地区,日本、缅甸、朝鲜半岛、印度、尼泊尔也引进此种,而北美洲也有生长。

温哥华的气候适合紫苏生长,入春以后HomeDepot、花店以及韩国超市都有秧苗出售。紫苏有紫色和绿色两种。
研究发现吃新鲜紫苏可以解除关节疼痛
 
紫苏以茎、叶及子实入药。紫苏属于综合交叉商品即有观赏价值,又可药用,是临床常用药,还能食用,洋人喝汤时经常放入紫苏叶,以增添汤的芳香。韩国人吃烤肉时必用紫苏叶。紫苏入药形式以茎称紫梗,叶又称苏叶,解表,子又称苏子、黑苏子、赤苏子,是苏子降气汤的重要成分。散寒解表,理气宽中。主治感冒发热,怕冷,无汗,胸闷,咳嗽,解蟹中毒引起的腹痛,腹泻,呕吐等症。做平菇拟菌实验时,发现紫苏拟菌效果很好。

研究发现吃新鲜紫苏可以解除关节疼痛

【药理作用】
①抗菌作用紫苏叶在试管内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。

②紫苏陈皮生姜红糖汤治疗风寒感冒偏方:生姜10克、陈皮10克、干紫苏10克(连梗带叶)、红糖适量、水500ml,小火煎熬10分钟,趁热喝下,治疗因风寒引起的感冒、头疼、咽喉嗓子疼、咳嗽痰多特别有效。
功效:解表散风、燥湿化痰。
主治:感冒发烧、咳嗽痰多。

③血糖的影响:紫苏油0.35毫升/公斤给予家兔口服,可使血糖上升;紫苏油中的主要成分紫苏醛作成肟后,口服的升血糖作用较紫苏油更强,将此肟溶于橄榄油中皮下注射,亦有作用,但较缓慢。

研究发现吃新鲜紫苏可以解除关节疼痛

解热作用:用紫苏叶煎剂及浸剂2/公斤经口给予伤寒混合菌苗发热的家兔,有微弱的解热作用;用朝鲜产紫苏的浸出液,给予因温刺而发热的家兔,亦有较弱的解热作用。

紫苏叶的功效

紫苏叶性味辛温,具有发表、散寒、理气、和营的功效。治风寒感冒、恶寒发热、咳嗽、气喘、胸腹胀满、胎动不安,并能解鱼蟹毒等。

《本草纲目》载“行气宽中,清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”。
用于感冒风寒,发热恶寒、头痛鼻塞,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。
能发散表寒,开宣肺气,可与生姜同用。
兼有咳嗽者,常配伍杏仁、前胡等,如杏苏散;若兼有气滞胸闷者,多配伍香附、陈皮等,如苏散。
用于脾胃气滞,胸闷,呕吐之证。
具行气宽中,和胃止呕功效。
偏寒者,每与藿香同用;偏热者,可与黄连同用。
偏气滞痰结者,常与半夏、厚朴同用。
又用于妊娠呕吐,胸腹满闷,常与陈皮、砂仁配伍,以加强其止呕、安胎的效果。
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、吐泻,单用或配生姜、白芷煎服。
《别录》:主下气、除寒中。
孟诜:除寒热,治冷气。
《日华子本草》:补中益气。治心腹胀满,止霍乱转筋,开胃下食,并()一切冷气,止脚气。
《本草图经》:通心经,益脾胃。
《履巉岩本草》:止金疮出血;疗痔疾,煎汤洗之。
《滇南本草》:发汗、解伤风头痛、消痰、定吼喘。
《纲目》:行气宽中、消痰利肺,和血,温中、止痛、定喘、安胎。
《本草逢原》:能散血脉之邪

紫苏叶的成分

紫苏嫩叶每百克含水分85.7克,蛋白质3.8克,脂肪1.3克,碳水化合物6.4克,磷44毫克,铁2.3毫克,胡萝卜素9.09 克,维生素B1 0.02毫克,维生素B2 0.35毫克,尼克酸1.3毫克,维生素C 47毫克,还有挥发油等物质具有特异芳香。
注意:温病及气弱表虚者忌食。

紫苏子的成分

紫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种子。种子出油率高达45 %左右,油中亚麻酸62.73 %,亚油酸占15.43 %,油酸占12.01 %。种子中蛋白质含量高达25 %,还含有谷维素维生素E B1 甾醇磷脂等。紫苏子性味辛温,具有下气消痰、润肺、宽肠的功效。治咳逆、痰喘、气滞、便秘。气虚、阴虚久咳、脾虚便搪者忌食。

fas